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中医称之为“烂喉痧”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冬春季多见。人群普遍易感,发病年龄以3-8岁小儿为主,因此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。
传播途径
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,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及飞沫空气传播,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。
临床表现
猩红热症状包括发热、咽痛、草莓舌和皮疹。疾病开始表现为突然发热,体温可升到39℃-40℃,伴头痛、嗓子痛,食欲减退,全身不适,恶心,呕吐,咽部红肿和化脓性扁桃腺炎。疾病初期舌上有白苔,舌乳头红肿,突出于白苔之上,像草莓一样,故称为“草莓舌”。2至3天后舌上白苔开始脱落,舌面鲜红,舌乳头仍突起,像杨梅一样,称为“杨梅舌”。皮疹的特点主要包括在发热的第二天左右出疹,最先出现在颈部、腋下和腹股沟等处,24小时内会遍布全身。在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,有均匀密集的红色小皮疹广泛分布,用手按压红疹会消退,放开手后红疹又会出现。
健康提示
1、在猩红热的高发季节,尤其是在发现周围有猩红热病人的时候,家长要对孩子的身体变化情况多加注意,一旦发觉孩子有皮疹或者发热的症状,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。
2、在猩红热流行期间,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和人多处,要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,提高抗病能力,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空气清新的室外散步跑动。
3、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使用过的手绢等贴身物品要用开水煮汤,食具应煮沸消毒;患儿痊愈后,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,玩具、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,不能擦洗的,可在户外暴晒1-2小时。
4、合理安排饮食,为孩子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,对于预防疾病也很有好处。
5、加强学校卫生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,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、午检工作,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、就医和隔离治疗。教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,每日至少3次,每次15分钟。做好教室、文具、玩具和餐具的清洁,一旦发现病例,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。
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!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陕ICP备18022722号-2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
地址:蒲城城南新区广元街中段
电话:0913-7711120/7711199
邮箱:1952634013@qq.com
